收藏本站|设为首页|English|

新闻中心

传媒摘要

发布日期:2017-07-28 08:34:06

【苏商】沈文荣:企业家要有敢于否定自我的魄力

7月20日公布的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沙钢集团位列第365位。沙钢集团自2009年首次跻身世界500强以来,坚持科技领航,深化自主创新,增强竞争实力,企业始终位居世界钢铁“第一方阵”。今天的沙钢已经是全国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六的钢铁企业,在业界拥有着不可忽视的话语权。

今年,沙钢42周岁,沈文荣71周岁,都不再是活力四射的青春少年,却都是最厚重最能焕发“第二春”激情的年龄。71岁的他会谈情怀——“沙钢和我有推动苏商发展的社会责任”。所以,他身兼11个社会职务,并担任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会长,他与苏商会已经携手走过5个年头。在他的带领下,苏商会的服务水平及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他也会谈生意,而且,这样的理念渗透在很多点上。比如,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强掌面子重要还是坚持对企业发展最好的方式重要,企业家能否以成败论英雄,什么样的企业家才称得上是“产融家”……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在他这里都脉络清晰,并且都坦诚提供他自己的解决方法。

7月4日,梅雨季节里难得的晴天,苏商全媒体记者一行走进沙钢集团,对沙钢集团董事长、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会长沈文荣进行专访。沈老以沙钢为例,对当前实体企业面临的形势、未来发展趋势的进行分析,并对当前中国品牌、智能制造、企业家精神、产融家内涵等多个热门话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沈老还对苏商会5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以及苏商会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沈老随和,亲切,又妙语连珠,时不时地操着一口流利的“锡普”问记者能否听懂,让人忍俊不禁。透过对话,“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新时代苏商精神在他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实体经济有向好的苗头但还不稳定

苏商全媒体:前段时间有媒体围绕“实体经济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做了百家实体企业大调查。在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高达37.37%的企业认为“困难仍在持续”,只有11.1%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完全过去”,您认为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钢铁行业现状如何?

沈文荣:我认为困难的日子还没有过去,实体经济还处于困难之中。虽然2017年以后,实体经济有向好的苗头,但是这个苗头还不稳定。所谓的不稳定,就是它既有向上的可能,又有向下的空间。

钢铁行业最最困难的日子可以说已经过去了,但还没有完全离开困难时期。2015年,整个行业不是比谁挣得多,而是比谁亏得少。现在比2015年要好很多,但是还没有达到历史上比较好的水平。钢铁虽然已经不是“白菜价”而是“鸡肉”价了,但还远远达不到“牛肉”价。放眼2017年,复苏的钢铁企业比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形势向好和各个企业自身发力转型升级。从这些复苏的企业当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内部因素得到了显著地提升,而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为钢铁行业的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苏商全媒体:近年来,沙钢在转型升级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海外并购方面频频发力,涉及新能源、大数据等产业。您是如何选择非钢产业的投资标的的?对中国制造来说,海外并购是弯道超车的捷径吗?

沈文荣:沙钢目前国内外的收购都有。沙钢在收购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有能力消化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如果压力较大,我们就会十分小心谨慎。

关于海外收购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是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的有必要的收购,但也有一些无必要甚至盲目的收购。大部分企业采取收购的目的是弥补自身方面的不足,如拓展海外业务,吸收对方的技术、规模、产能、管理等。就像技术,我们自己研发可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通过一次收购,就可以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实现跳跃式的发展,甚至一举超过国外企业。

制造到智造的距离依旧遥远

苏商全媒体:近一两年江苏从政府到企业频频发力智能制造,智慧工厂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一种声音说:未来工厂一定是无人工厂,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未来的工人将大面积失业,您认为这种现象会发生吗?您认为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从事某些工作吗?

沈文荣:智能制造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钢铁行业。钢铁行业是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行业,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智能制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沙钢在智能制造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原来是依靠人来控制机器,但是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现在变成了机器指挥人。此外,实现智能化后,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钢铁行业,实现无人工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减少劳动力是肯定的。沙钢现已开始推进人工智能取代起吊、控制炉内气压等可以智能化的工作了。

苏商全媒体:国务院同意从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可见,我国对于品牌的认识重视程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您认为实体制造业特别是我们江苏的实体制造业在打造品牌上应该怎样做?

沈文荣:江苏制造要想打造品牌首先要打磨产品、提高品质,坚守创新的理念。只要找到落脚点,江苏制造肯定可以一步步地走到行业的前列,品牌自然而然也就打造出来了。

企业家是一种终身追求

苏商全媒体:7月3日,人民日报刊文称:企业家是稀缺社会资源。您如何理解企业家这个概念?是什么造成了他的稀缺性?解决方案是什么?

沈文荣: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很多人觉得应该以成败论英雄,成功的,赚到钱了的就是企业家,没成功,没赚到钱就不是企业家。我认为不应该这样简单地下定义,依据的标准不同,企业家的人群就会不同。

不可否认的是,优秀的企业家是比较稀缺的。在我的心目中,只有改变了时代风向标的人,才可以被称为优秀的企业家。

企业家稀缺,我觉得是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把成为企业家当做终身追求,而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松懈了,可能五六十岁就开始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了。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外部环境造成的,而是其本人的思想水平没有达到企业家的高度。

企业家最需要融合的是新的思维、方法

苏商全媒体: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制造业、金融业或者其他产业,要想做好,除了坚守本产业外,还需要融合各种技术、思维、业态、模式。您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最需要融合什么?在2017(第五届)苏商大会暨首届产融家论坛,苏商会将提出产融家这一新概念,您认为“产融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

沈文荣:我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最需要融合的是新的思维、方法,因为任何创新都源自于思想。这个世界在变,过去积累的很多经验可能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了。但是企业家要做的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来“以不变应万变”,这个切入点就是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很多企业家看似融合了很多,但自己在思想上没有做出改变,转型也是徒劳无功的。

就拿钢铁行业来说,大家的厂都差不多,为什么在发展上有很大的差距?明明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是可以应用与生产的,为什么有些企业家就是不采用?这是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没有融合求变的意识,这样企业就只能走进死胡同了。

对于企业家而言,企业的经营发展遭遇某些问题时,在我们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时刻谨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也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我们可以先着手可以解决的部分,而这个解决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就是为我们解决不能解决的部分提供想法和思路的过程。

苏商全媒体:您刚刚提到企业家身上有很多经验的积累,但是有些企业家会囿于自己的经验积累,守着曾经令他们成功的模式,不思改变。对于他们来说要保持这种创新是很难的。

沈文荣:很多企业家自己引入的一些经验、一些模式,在这些所谓的经验、模式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时,却没有勇气推翻自己。对于企业家来说,等着别人来推翻你,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家自身必须要有敢于否定自己的魄力。那些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好好保护,但那些落后的东西,如果因为没有意识到而继续保护,那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了。还有一些曾经做过的决定,不一定在现在还是正确的,我们要修正、调整、改变。

苏商全媒体: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既要无所畏,又要有所畏。李嘉诚说,“90后”的他,最害怕主观、因循的“心向”。您是“70后”,现在有让您忧心恐惧的东西吗?

沈文荣:李嘉诚对自己还是很自信的。首先,对于大部分的企业家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会大大衰退,肯定不如年轻人,这点要认清,所以遇到事情还是要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听听新的看法,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年轻人。其次,到了这个年纪,不要把所有的决策权都握在自己的手里,比如我,现在已经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决策权放给了班子里的其他领导了,这样就可以避开很多“错误”的决策。当我们的有些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的时候,就该学会相信年轻人,相信他们可以做的比自己做的更好!

苏商会未来5年要做好3件事

苏商全媒体:说到年轻,您还是一个年轻的组织——苏商会的首任会长,在您的带领下,苏商会这5年做了很多工作,也得到了很多社会赞誉。您如何评价5年来,苏商会对苏商发展所起的作用?对您本人来说有什么意义?未来5年,苏商会应该如何发展?

沈文荣:我一直觉得我们苏商会起步不容易,苏商这个概念早就有了,但成型也就在这五年,而苏商会在这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我们创建了苏商会这一组织机构;然后,我们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最后,通过高水平地服务苏商,壮大了苏商这一群体,受到了江苏商界的一致好评,甚至吸引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这些都是我们一路走来做的事情。苏商会发展到现在,我认为“学习苏商好榜样”系列活动是最具影响力的,走进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参会企业有所收获,我们苏商会自己也在不断地提高。苏商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的功劳都在秘书长和秘书处,正因为秘书长有好的想法、建议,再加上会长、副会长联合推动,事情就会完成得很漂亮。

我觉得未来五年的发展,第一:苏商会要坚持活动的多样性、广泛性;第二:在活动中要发扬苏商精神、要培养企业家们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学会共享信息,加强交流,苏商之间也需要开放性,有了开放性,才能有新的动力;第三:寻找一些投资平台,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这是一项很难的工作,是一个企业不能做到的事,如果引导三个、五个、十个企业一起做,这件事其实就不难。需要我们站出来的时候,我们要当仁不让!